2021年10月,由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黄河交通学院、武陟县人民政府、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共同承办的中国黄河文化研究中心黄河论坛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河南省社科院、洛阳师范学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黄河交通学院、郑州旅游职业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黄河文化与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进行深入研讨,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文化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在精神需求上从“将就”向“讲究”、从“奔小康”向“求健康”、从“重生存”向“重生态”转化,健康、生态、文化成为高质量、高层次的核心需求,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一)以“文化+生态+高质量”发展态势为代表的中国区域发展30时代来临
中国经历了以经济为中心的区域发展10时代、以“生态+经济”发展态势所呈现的区域发展20时代后,现在进入以“文化+生态+高质量”发展态势为代表的区域发展30时代,这标志着中国区域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文旅文创产业迎来重要发展契机。
(二)文化对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文化是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之魂和重要驱动力,文化的传播与扩散促进了城市群的形成、发育与扩展,文化性城市群正在成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文旅文创产业成为河南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旅文创产业具有高渗透性、强融合性、可跨越性,发展前景广阔,正在成为河南省经济增长的燃点、爆点和亮点。继文化和旅游叠加之后,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强调要把文旅文创打造为支柱产业,为河南找到了一条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路径。
二、河南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面临的突出问题
河南省文旅文创产业方兴未艾,但还存在文化与旅游融合不够、资源与发展不相匹配、有文化缺转化等问题。
(一)文旅文创产业存在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
河南省文化发展存在碎片化、现代化转化不够、站位不高的问题;在文旅产业发展方面,“文化是魂,旅游是体”的重要理念不能很好地体现在观念、思路、资源、手段、区域、业态中,文化潜能尚未完全释放;在文旅文创融合方面,文旅资源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投入与产出不相适应、供给与需求不相适应,缺乏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旅游目的地城市,缺乏支撑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市场机制不充分,市场配置资源能力不强。
(二)旅游景区存在着有数量无流量等问题
当前黄河文化旅游景区共有4种开发模式,即景观引领型、工程引领型、线性开发型和新产品带动型,存在着有数量无流量、有说头无看头、有好牌无招牌、有珍珠无链条、有文化无转化的问题,对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路径探索不够。
三、以黄河文化为灵魂和主线,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最关键的是要推动河南省文化资源连点成线、穿珠成链、轴带贯通,推动黄河文化遗产“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把黄河文化资源变成产业、变成品牌。
河南省文旅文创融合要定位于“两山”理论的践行地、文旅文创的集聚地、乡村振兴的示范地、美好生活的新天地。在项目打造上,要坚持低密度、小开发,全域升级、节点引爆,打造一个具有国际范、乡村感、生活样的天下黄河;在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上,要探索“文旅+工业”“文旅+农业”“文旅+商业”“文旅+康养”“文旅+教育”“文旅+体育”“文旅+遗址”“文旅+非遗”“文旅+演艺”等九大路径。
一要突出黄河文化的核心元素。要前瞻30年,在“2049创意中国”背景下,把黄河文化最核心的基因展现出来。如,河图洛书兴中华。“河图洛书”是中国文明的第一缕曙光,是建构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再如,一张图上看“山”“河”“祖”“国”——“山”,即中岳嵩山、天地之中,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也是中国古典哲学根本观念“天人合一”的落脚点;“河”,即母亲河黄河、民族之魂,河洛汇流处的太极奇观、楚河汉界的马鸣萧萧、景色怡人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都讲述着生生不息的黄河故事;“祖”,即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国”,即河洛古国、文明之源。“山”“河”“祖”“国”历史跨度时间最长,文化空间地域最广,文化信息含量最大,是河南最闪亮的文化标识。二要加快建设体现中华悠久文明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展理念,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国家博物馆、黄河文化遗址展示体验区(仰韶文化、“五都荟洛”、大嵩山、大宋文化、殷商文化)、沿黄生态廊道和沿黄旅游风景道,绘就河南黄河文化的厚重底色。三要重塑河南文旅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形成“一带一核三山五区”河南文化旅游发展新局,确立郑州经济中心、洛阳文化中心的双峰耸立地位,积极推进郑汴洛“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对三门峡“黄河金三角”的地理位置、重大文化作用、全域旅游潜力要再定位、再认识。
四、建设黄河文明轴心带,书写一部从黄河出发的全球文明史
河南因河而起、依河而兴,黄河文化是河南最亮丽的名片、最深沉的文化资源。大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必须充分发挥河南省黄河文化资源富集的优势,建设黄河文明轴心带,推动黄河文化从中原、中国走向世界,书写一部从黄河出发的全球文明史。
一是善于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如果说黄河文化的历史价值体现在生命力、凝聚力、向心力上,那么新时代黄河文化的价值则体现在引领力、主导力、传播力、影响力上。发展文旅文创产业,要在深刻挖掘黄河文化历史价值的同时,更加注重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做好“溯源、寻根、铸魂”大文章,厚植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为世界向何处去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比如,“天人合一”“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等理念,对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解决文明冲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等意义重大,要把这些价值理念充分挖掘出来、展示出来,让游客深刻感知黄河文化的高度、厚度和温度。
二是构建融通中外的黄河文明话语体系,解决好“挨骂”问题。河南发展文旅文创产业,必须以长远的战略眼光、恢弘的历史视野面向世界,建立中原、黄河与世界沟通的话语体系,总结、提炼、升华黄河文化的心理价值、精神价值、思想价值、文化价值,展现中国之中原、亚洲之中原、世界之中原,中国之黄河、亚洲之黄河、世界之黄河,在这个大视野下建设中国文明话语体系,建设中国国际话语体系,把“天下”“四海”“德”“仁”“义”“礼”等黄河文化基因凝聚起来。
三是河南要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和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抓手,以打造黄河古都旅游带为核心,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实施黄河文化精品文艺创作工程,着力推动国际人文中心建设,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明轴心带,使河南省成为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承载区、培根铸魂的文化自信标识带、古今辉映的中华文明典范区,使黄河成为惠泽民生的文化旅游幸福河。